一、開課目的:
1.傳承泰雅族飲食文化,讓學生深入了解並感受族群智慧與生活方式。
2.透過每週飲食課程,增強學童文化認同感,培養對泰雅文化歸屬感。
3.結合環保與友善飲食概念,引導學生理解並實踐永續生活的意義。
4.將學校作為文化傳承的基地,讓孩子從小接觸泰雅飲食文化,發展其文化素養。
5.透過學校課程中復育傳統作物與食材的方式,激發學生對土地及自然資源的珍惜與愛護。
二、課程設計理念:
1.體驗式學習:
藉由實際操作與體驗,讓學生深入了解飲食文化及其背後的智慧。
2.泰雅文化沉浸:
營造學校即部落的沉浸式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習得泰雅文化。
3.多元智能發展:
設計適性課程,以發揮學生的多元智能潛能,並提升文化自信心。
三、教學內容:
本課程聚焦於泰雅族的傳統飲食文化,藉由實作和生活體驗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逐步了解飲食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透過介紹傳統食材的來源與用途,孩子們將學習如何辨識各種天然食材,如野菜、小米、山肉等,並瞭解這些食材所蘊含的營養價值和文化意涵。在課程中,學生不僅會了解傳統食材的使用方法,還將參與實際的食材處理與烹調過程,以體驗泰雅族「就地取材」的生活智慧。此外,課程也融入環境保護的概念,讓學生意識到在生活中友善對待自然的重要性,從而促進對自然的尊重與愛護。
透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期望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所學,並將泰雅文化的精神帶入生活中,成為他們文化認同與歸屬感的重要基礎。
教導部落傳統食材
指導學生做食譜學習單、飲食課筆記
以影像記錄學生課程中參與討論並分享心得內容。
期末辦理成果發表─學生實際製作泰雅創意料理。
有帳號密碼?來此登入
還有沒帳號或密碼?來此註冊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