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公民素養週講座】
本市部大為協助學員了解原住民社會文化、重視公共利益及善盡公民責任,特開設公民素養週,透過專家學者或實務界人士的介紹或經驗分享,以提升學員公民(部落)意識。
在「Adaptive City 不斷提昇的城市」理念下,公民素養週將作為邀集社會各領域中從事或關心著原住民事務之個人與團體,
特別是年齡集中在20歲至45歲的原住民青年學子及中壯年人,進行跨世代共同參與原住民公共政策事務的溝通平台,透過眾人的集思廣益與腦力激盪,
促使本市推動原住民治理上能有創新精神、本市部大成為民族意識的重要匯集地,更甚者,培養出原住民的「知識獵人、文字戰士」。
今年度講座將著重辦理家庭與親職教育、青少年及青少女自主教育及性別教育、人權與法治教育、環境教育、新住民配偶生活適應輔導等類別講座。
●場次主題請參考附件或上網查詢:
●時間:10/30(星期一)至11/4(星期五)、11/10(星期四)下午2時至4時、晚間7時至9時。
●辦理方式:遠距教學(使用Google Meet)
●部大學員在部大每上一門課,需選一門講座,上兩門課需選兩門講座,以此類推。
●非部大學員也可參加,不需預先報名。
●內容若有更動,以本校公佈欄、網站訊息為準。
臺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公民素養週講座
【臺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公民素養週講座Day1】
○講座時間:2022/10/31 星期一 19:00~21:00
○講座名稱:親職教育之失智症預防
○講座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rrd-ybtq-daa
○講座介紹:
你知道原來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嗎?失智症不僅帶來生活日常大亂,也成為家人照顧的困擾,因此,有效預防失智是親職教育當中,你我都應該認知的一環
○授課講師:陳翠臻講師
○講師簡歷:
行政院原住民家庭暨婦女中心/東北區督導
國立東華大學/兼任講師
臺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公民素養週講座Day1】
○講座時間:2022/10/31 星期一 19:00~21:00
○講座名稱:文化權保障與原創條例簡介
○講座連結:https://meet.google.com/jqg-oxhn-jkw
○講座介紹:「在強調人權立國之今日,原住民族文化權的保障倍受重視,我國為求落實兩公約自決權、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及原住民族基本法的意旨,也公布施行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本講座即在介紹相關法理與原創條例重要內容及相關案例。」
○授課講師:吳欣陽講師
○講師簡歷:
個人執業律師
【臺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公民素養週講座Day2】
○講座時間:2022/11/1 星期二 19:00~21:00
○講座名稱:性別教育:CEDAW 認識婦女權益保障
○講座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rrd-ybtq-daa
○講座介紹:婦女擁有的權利已有別於過去,關於性別平等,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致力維護的權益。CEDAW是推動性別平等的重要里程碑,促使性別人權與國際接軌,認識CEDAW,一起落實性別平權。
○授課講師:陳翠臻講師
○講師簡歷:
行政院原住民家庭暨婦女中心/東北區督導
國立東華大學/兼任講師
【臺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公民素養週講座Day2】
○講座時間:2022/11/1 星期二 19:00~21:00
○講座名稱:看見越南-傳統文化的變遷?
○講座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jqg-oxhn-jkw
○講座介紹:越南傳統文化慢慢跟著時代發展
列入越南傳統音樂:在19世紀初發展成形,主要流行在南越一帶,原意為「有才能的文人雅士演奏的音樂」,吸納了許多文化元素,廣泛影響到民間戲曲、舞蹈、歌曲,於2013年列入NESCO世界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也慢慢帶進台灣!
其中越南飲食也隨著時代演進而有所改變,在講座中也會舉例其中幾種傳統越南美食的演進唷!歡迎同學來聽!
○授課講師:陳秋柳講師
○講師簡歷:
移民署通譯員
教育廣播電台「幸福聯合國」節目:特約主持人
【臺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公民素養週講座Day3】
○講座時間:2022/11/2 星期三 19:00~21:00
○講座名稱:人權與法治教育講座
○講座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rrd-ybtq-daa
○講座介紹:「懂得笑就不會恨了」,是2016年電影《大尾鱸鰻2》導演於該片上映時,因影片中涉及醜化、取笑達悟族人反核運動場景引發歧視爭議,事後所給出的回應,至今許多原住民族人思及憶及時仍深感痛心。
面對不同文化,第一時間人們容易以最粗糙淺碟的方式來認識,從而重現或描述。對於常見的「仿原住民服飾」以及衍生的「表演」,看在原住民族人眼裡,盡是話語權被剝奪的無奈,甚至引發歧視爭議。
歧視源自於刻板印象,錯誤的刻板印象,會進而演進成歧視的行為。這些都有違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第11、12項之精神。
本次講座將從日常的歧視行為出發,再藉由原住民/族身分的認定爭議,引導學員進一步認識台灣原住民在法律上所遇到的困境,對於原住民/族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授課講師:薛煒育講師
○講師簡歷: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臺北分會專職律師
【臺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公民素養週講座Day4】
○講座時間:2022/11/3 星期四 14:00~16:00
○講座名稱:幸福家加樂
○講座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rrd-ybtq-daa
○講座介紹:我們都期待幸福美滿的家,但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隨著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如何不斷為幸福和樂的家庭增溫,透過講座讓我們來一起探究加分的秘訣吧!
○授課講師:王苔瑄講師
○講師簡歷:
國立空中大學台中中心 生科系講師
新民高中進修部專導
【臺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公民素養週講座Day4】
○講座時間:2022/11/3 星期四 19:00~21:00
○講座名稱:打造失智友善社區照護網絡,找回失智者笑容!
○講座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rrd-ybtq-daa
○講座介紹:「失智症」是邁向高齡化社會正面臨著的重要公共衛生議題!
失智症不僅造成罹病者成為依賴、需要被照顧的人口,也因為病程時間長,更影響所及其家人與社會照顧資源。社會大眾對於失智症是否具備足夠的認識,瞭解如何協助失智者及其家屬,甚而提早預防,對於台灣社會更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授課講師:劉怡吟講師
○講師簡歷: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北縣(現新北市)/北市居家服務督導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教研組社工
【臺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公民素養週講座Day5】
○講座時間:2022/11/4 星期五 19:00~21:00
○講座名稱:探索臺北老房子
○講座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rrd-ybtq-daa
○講座介紹:台北市自2013年起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致力於保存與活化歷史建築,至今陸續完成了許多老房子修復再利用。老房子隨著新舊屋主的不同,也賦予了不同的的生命故事,並轉型成為餐廳、咖啡廳、圖書館、文創商店等不同的樣貌,讓我們跟著老師一起認識老房子的前世今生吧!
○授課講師:蔡惇光講師
○講師簡歷:
台北探索館資深導覽志工
台北探索館祖孫親子志工培訓講師
【臺北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公民素養週講座Day6】
○講座時間:2022/11/10 星期四 19:00~21:00
○講座名稱: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建構的理解與想像
○講座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rrd-ybtq-daa
○講座介紹: 近來原住民族知識體系成為熱門的議題,除了「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專管中心」在國立東華大學成立以外,也在政治大學、靜宜大學、暨南國際大學、臺東大學、高雄師範大學、中山大學及中正大學等7所大學,設置了泰雅族、布農族、賽德克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等8個族群的「原住民族知識研究中心」;原住民族電視臺更製播了以「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為主題的系列節目,原住民族知識體系一躍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與學術研究的顯學。
然而,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到底是什麼?原住民族知識是如何(被)生產的?如何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原住民族知識如何在傳統文化中實踐?以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為核心的探討,會碰上什麼樣的理論或倫理議題?原住民族知識如何和主流社會知識互動?地方文化可否建構知識體系呢?本講座將從各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理論與觀點,到部落傳統文化活動的實際案例,進一步領略「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的概念,期啟發更多原住民族知識的理解與想像!
○授課講師:巴唐志強組長(本會教育文化組)
○講師簡歷: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教育文化組組長
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原住民專班兼任助理教授